如何建立中醫邏輯觀(二)-楊闓睿中醫師

#如何建立中醫邏輯觀 (2/4)
#楊闓睿中醫師 撰文

 

可是為什麼現今的中醫發展,好像還是沒有很 “科學” ,甚至還有人說中醫無法科學,真是如此嗎?相反的,筆者認為,其實中醫早就已經很 “科學”,會有這樣的分歧,待筆者繼續筆墨下去。
我們知道,科學的步驟就是觀察-假說-實驗,最後再透過歸納等等的方法驗證,如果結論符合代表假說成立,不符合就重新設定假說及實驗。⋯⋯
大家細想,中醫學的發展不就剛好每個步驟都有了-醫者觀察疾病的狀況(如傳染病),提出假說(如傷寒論的六經辯證),實驗(直接應用於患者),甚至結果也成立(有效)。
但中醫感覺還是不像科學,真正的問題出在哪?
其實前面已略有提及,沒錯,中醫實驗的結果多數是成立的、是有效的,但是最後必須要再用歸納計算等等方法,來驗證這個結果,這樣的檢視非常重要,如果這方面不夠扎實,結果的判斷就容易狹隘甚至誤判。
原來中醫不是不夠 “科學”,而是不夠 “數學” 一個更古老、更基礎的辨析思維學科。
數學可不只有計算,而是建立邏輯不可或缺的思維工具。


學習中醫以來,都是在記醫家們提出了什麼樣的理論,記的越多,使人感覺越來越複雜。
我們何不試著簡化問題,去歸納分析醫家們做出來的結果。
我們已經有了最經典的臨床指導書-傷寒論,何不先從這本書開始,試著用數學的方法去整理,而不是用各自的角度來解釋。
其實遠在東洋的日本早就已經這麼做了,曾經的漢方醫學家如矢數道明(其著作:漢方治療百話等)、湯本求真(其著作:皇漢醫學等)等等,都是整理傷寒論的大師。
筆者在公會遇到的上課老師-蔡宗熹醫師,僅僅對傷寒論中的一味甘草,就整理成了數10頁的資料,等等。他們做的單純只是整理傷寒論中出現的各種數據,例如納入甘草的藥方有多少,沒納的有多少,納不納入的那些條文有異同。
這些人告訴我們的:用現有的東西,歸納簡化分析,然後再試著推理中心思想。中心思想固然重要,但沒有扎實的推理過程,這樣的結論就不具意義。
因此筆者認為,如何強化推理過程的內涵,是中醫學當今的發展重點。

 

未完待續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