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建立中醫邏輯觀(三)-楊闓睿中醫師

#如何建立中醫邏輯觀 (3/4)
#楊闓睿中醫師 撰文

 

有鑑於此,筆者深思之後,認為有三個方向可以參考,當然這只是筆者自己的想法,絕非標準答案。

⋯⋯

第一:找尋合適的資料庫
可分成古代、現代來探討。先從古代來講,學過數學都知道,要統計一個現象,資料庫要越龐大越好。
照理說傳統中醫已經有了幾千多年的臨床經驗,資料庫的量應該沒有問題,但當中仍然阻礙重重,細究如下:首先,醫家們寫醫案時,很多都不夠詳盡甚或造假,好的資料庫必須要近乎統一的規格,才容易整理;再者,醫家們會想寫的醫案通常是比較特別的疑難雜症,但疑難雜症在學習上並不是基礎、不是常態,用此建構出的資料庫容易有偏差。

 

那麼古代的資料難道就沒有參考價值嗎?
其實還是有的,除了前面提到的傷寒論以外,還有為數眾多的方劑學專書。
方劑書當中格式近乎相同,其處方、適應症都有詳細記載,而且多是皇帝下令編成,不易有誤。
若能試著歸納整理,絕對非常具參考價值。


我們已故的國醫大師,馬光亞老師曾說,讀方劑、背方劑就像是做電腦斷層一樣,記得多,切面就多,如果背了5000方,就相當於一個患者被你做了5000次切面掃描,病灶就無所遁形。有的老醫家們可能講不出一個好理論,但臨床功夫好,憑的就是,腦裡既有的大量方劑資料庫下所建構的邏輯套路。
其他的經典如葉天士醫案、溫病調辨等等,只要滿足資料量大、記載詳實、病種多樣,也都是很好的資料庫。


要找尋現代的資料庫就比較簡單了,例如健保資料庫。在健保的照顧下,患者就醫獲得保障,造就了台灣獨步全球的健保奇蹟,這樣龐大的病案系統,成為非常好的研究參考對象。


曾經有論文提到,透過健保資料庫發現,以失眠相關的病名分析,發現醫生開立最多的方是加味逍遙散及酸棗仁湯;又發現已洗腎患者中,如果先前曾經服用中藥治療者,比沒用中藥者更能延緩洗腎的時間,等等。
這些資料若能好好整理分析,對中醫發展絕對是一大福音。其他如現代的醫案,像黃新發老師,選擇了李可老中醫師的醫案(由孫其新整理)作為其上課內容等等。總之,利用現有的資料歸納整理,再盡可能透過數學的思維去推理分析,絕對比憑空猜想更有意義。

 

未完待續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