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虛知多少

血虛知多少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撰文者:蔡瑞珊 醫師

 

 

貧血與血虛

血液檢查中,用來評估貧血的數值是紅血球與血紅素。正常紅血球數量約300~600/μl。紅血球最大的特色是含有血紅素,血紅素是含鐵的攜氧蛋白,負責把氧氣送到全身供給細胞利用,當血紅素數值或紅血球濃度不足即為貧血。

 

貧血依紅血球的大小可區分成三大類,即大球、正球及小球性貧血。

大球性貧血通常是因為營養不良,飲食缺乏葉酸、維生素B12引起。最常見的是小球性貧血,分為缺鐵性貧血及海洋性貧血。缺鐵性貧血為鐵質不足造成血紅素較低,女生較為常見;海洋性貧血為血紅素的蛋白質製造不良,為遺傳性疾病。

 

有一種狀況是抽血數據都正常,卻有一些貧血的相關症狀,如頭暈、頭痛、疲勞無力、睡眠障礙、排便不暢、面色萎黃、月經延後,脈象細,此為「血虛」。雖然抽血數據呈現的濃度正常,但整體的血液量卻是不足的,血虛的人一旦跑去捐血,往往會導致自己疲累不堪。血虛是一個慢性的過程,雖然容易讓人體適應,但卻是值得改善的問題,一旦改善了,人也跟著神清氣爽。

 

血虛與脾胃

大部分血虛的人脾胃運化功能往往不是那麼好,以下談談血虛與脾胃的關係,及如何調理。

 

以胃來說,胃主受納,指的是胃可以接受、容納水穀,另外很重要的是胃腐熟水穀的功能,是指食物經胃的初步消化而成食糜。另外,我們的胃還有很重要的生理特點為胃主通降,指的是胃腑氣機宜通暢、下降。臨床上可以發現很多胃氣不降的患者,有些直接反映在胃上,如胃脘膨悶,打嗝噯氣,甚則胃酸逆流、胃食道灼熱感、胃嘈雜、胃痛,但卻有一部份人的症狀與胃看似毫無相關,如胸悶、呼吸不暢、心悸、背部膏肓痛,肩背肌肉緊繃等等,不要懷疑,這是胃的問題。

 

中醫的脾除了脾臟,更包含了小腸的消化、吸收功能。脾主運化,是指脾把胃的食糜進一步化為精微物質,再經氣化生成津液、血液,供養全身。整個消化的過程需要脾胃互相合作,我們才能順利把食物生化成身體的氣血。如果營養攝取量足夠,也有良好的飲食習慣,若還是血虛,那便要考慮消化、吸收的問題,可以透過中醫調理改善腸胃機能。

 

血虛的自我調理

血虛與脾胃息息相關,調養脾胃是第一步,平時要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,飲食盡量均衡、定時定量,勿吃到飽,少吃零食及加工食品。

現代飲食種類多元豐富,卻也常見蛋白質攝取不足,以健康的成年人來說,每公斤的體重需要1公克蛋白質,每天盡量攝取三份約莫自己手掌大小的蛋白質,即豆、魚、蛋、肉類,平均分配在三餐中,此外也不要忘記含有維生素及礦物質的綠色蔬菜喔。

 

此外,容易吸收的動物性鐵質來源,如:蛋黃、豬肝、豬血及紅肉,可以適量補充。很多女性朋友在生理期過後習慣喝四物湯,希望可以補血,其實四物湯充其量只是調血、養血,重點還是要從食物補充營養,所以建議大家四物湯可以和排骨或雞肉一起燉煮,素食者可用豆製品取代,喝湯也要吃料才能達到真正的補血。

 

無論海洋性貧血、缺鐵性貧血,或是脾胃功能不好導致的貧血;檢驗數據驗得出的貧血,或抽血指數都正常的血虛,都可以藉由中醫調理獲得改善,達到更好的身體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