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教專欄:發燒的正確觀念

發燒的正確觀念

寶寶發燒是家長們最常遇到的問題,父母的注意力也很自然的被它吸引,尤其當體溫升的越高時,家長的緊張度也隨著升高,家長的情緒可以說是隨著體溫的上下而起伏。

事實上體溫的高低並不能代表得病的輕重,最重要的是要找出真正造成發燒的原因,才能下正確的診斷。絕大多數發燒,是身體受病原體侵犯後,產生的一種自然反應,也就是生病以後的身體反射性自我療癒。

人體內各種功能及活動的進行,最適宜的生理溫度範圍大約是攝氏36.5度至37.0度,所以平均而論,正常的體溫認為是37度左右。

為什麼會發燒?

非疾病的因素會引起發燒:

一、環境溫度過高:體溫無法外散(吸熱),所以就升高了,這就是所謂的中熱(暑)。
二、劇烈運動時及其後:會有暫時性的體溫升高。
三、腦部受傷:破壞了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,所以體溫的升降會有很大的變化。
四、某些特殊藥物的作用:如阿妥平(atropin)及麻醉劑。

 

因疾病而引起發燒:

  則緣於各種病毒或細菌侵犯人體時,會放出一些毒素,而這些毒素就會改變大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,使它將攝氏37度誤認為應該是39度或更高才正常,就好比冷氣機的設定被誤調了;此時身體的免疫系統即被啟動,釋放出大量白血球進入血管,因此產生發燒現象。
  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疾病很多,如:感冒、扁桃腺發炎、氣管炎、肺炎、腸胃炎、腦炎…當有以上疾病時,都會伴隨著發燒。此外,癌症或腫瘤也會釋放出某種毒素,而使體溫調節中樞改變其設定,因此也會有莫名其妙的發燒狀況出現。

發燒與疾病本身有何關連?

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,而不是全部。醫師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,但通常父母只是看到疾病的外表;如發燒、嘔吐、咳嗽......等。醫師治病,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,而不是單純的只為退燒而己。所以在某些情況下,醫生會讓症狀(如發燒)持續地表現出來,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。切記,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,去治療發燒這個症狀,而應遵從醫囑正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原因,對症下藥。

為什麼幼兒容易發燒?

一、因為其大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較不成熟,所以對體溫的控制力較弱。
二、本身對病毒及細菌的抵抗力較差,防禦陣線薄弱,因此很容易在事先一點徵兆都沒有的情況下,就直接病毒素侵犯到體溫中樞而高燒起來了。

發燒對人體的影響:

 發燒並不是只有壞處,事實上,它是利弊兼具,從好處來說,發燒可以:

  • 做為一個警號,表示身體有問題了,需要注意或求醫治療。
  • 可殺死病毒及細菌:許多疾病的病媒菌只有在正常溫度(37℃)時才能生存,所以當體溫升高時,可抑制這些有害病毒及細菌的生長,這也是人體防衛的機轉之一(所以古時有所謂的熱療法,就是讓病人浸在熱水或熱沙中,使體溫升高用以治病,其原理在於此)。免疫系統釋放出大量白血球進入血管,以吞噬病原體。

三、發燒時身體會不適,此時因疲倦所以需要調養休息不致讓身體過度疲勞,以全力對抗內在的菌。

高燒會不會燒寶寶的腦袋?

  大腦細胞的基本成份是蛋白質,而蛋白質通常要在攝氏42度以上才會逐漸地被破壞。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此一溫度,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了大腦。
   

  既然發燒不會傷到大腦,那麼為什麼一些原本正常的小孩,在某次的高燒後,就顯得非常不靈光或幾近白癡狀態呢?的確,偶然會有這類的個案發生,但並不是由高燒造成,而是原本就因腦炎、腦膜炎或高燒引起的抽筋過久導致大腦缺氧......等,所造成的大腦傷害,與高燒本身是兩回事。氣管炎或肺炎也會發燒,但不會影響到大腦,由此可知,發燒與燒壞腦筋是沒有直接關係的。

其他的退燒方法:

一、全身溫水拭浴:用溫水(37℃左右)毛巾全身上下搓揉,如此可使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,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,也會發散體熱。
注意:千萬勿用冷水或酒精(酒精的氣味會使人昏睡,像喝醉了一般)來拭浴,以免在短時間內快速降溫,且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,反應會很劇烈,可能會抽搐。亦不宜使用冰枕,因為發燒並非腦部局部發燒,後腦局部冰鎮反而加重體熱發散困難。
二、洗熱水澡:理論與前項相同。
三、多喝水:以助發汗。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,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
體內的失水。